廳市會商把好“環保關”,建設“綠島”降低治污成本,主動搭臺拓寬融資渠道
近年來,江蘇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依法依規監管、有力有效服務”,聚焦服務地方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先后出臺服務高質量發展“十條”、推動企業復工復產18條、《加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見》23條,探索推動經濟和人口密集地區化解環境矛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有效路徑。
數據顯示,2021年,江蘇省PM2.5平均濃度首次以省為單位達到二級標準,優Ⅲ斷面比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各項生態指標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與此同時,全省經濟快速發展,GDP增量全國第一,經濟總量再上一個萬億元臺階;實體經濟根基更加穩固,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占比全國最高。
建立廳市會商機制,服務重大項目落地
“今天議定的事項,會后將排定序時推進表,明確工作任務、時間目標和責任主體,掛圖作戰。”在不久前舉行的廳市會商會上,針對南通市政府提出的問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態度堅決。
會上,南通市圍繞南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兩個方面,直奔主題,提出請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協調支持的12個事項。
近年來,南通市實現跨越式發展,2016年以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千億級臺階,邁入萬億俱樂部,持續站穩江蘇四強位置,而其背后則是一批重大項目接連落地在支撐。
重大項目的報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單就環評手續而言,不僅涉及主體項目,還涉及園區規劃以及相應的配套事項,時間有限、任務艱巨,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會使項目開工建設受到阻礙。
此次廳市會商,項目環境資源要素供給、政策配套、服務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路徑得以明晰,一些本已暫停的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報告編制工作也重新駛上了快車道。
作為一項創新性制度安排,廳市會商機制致力于服務基層,助推地方高質量發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與地方黨委政府面對面溝通,支持地方制訂實施“減污擴容”方案,化解優質重大項目總量指標難題。近年來,推動連云港盛虹煉化一體化等一批事關地方發展的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服務蘇南沿江鐵路、常泰過江通道、寧淮鐵路、江陰第二過江道通等12個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集聚綠色動能。
為重大項目落地“把關”,強化建設項目準入源頭管控,已探索形成一套機制:項目前期初篩時,重大項目的招商和立項部門主動與生態環境部門對接征求意見。南通市、連云港市否決了多個化工、造紙制漿等高污染、高能耗的大項目,這些項目意向投資幾乎都是上百億元。
集約建設“綠島”項目,共享治污設施
在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有民營制鞋及皮毛企業118家、個體工商制鞋戶435家,其中規模企業僅21家。
據了解,這些中小微市場主體產生的少量皮革廢物,如果及時運送、規范處置,費用會達到1500—2000元/噸,企業難以承擔,因此規范收集處置的意愿不強。在鎮江市生態環境局指導下,高橋鎮建起皮革廢物收集處置中心,統一收集、打包清運、處置皮革廢物。這個“綠島”受到企業老板們的歡迎。
“綠島”是指由政府投資或政府組織多元投資,配套建有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的集中點(片區)。
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的理念,江蘇將共享經濟理念融入環保治污,引導市場主體建設“綠島”項目,降低中小企業治污成本,增加企業的議價權,打破壟斷。
江蘇“綠島”項目分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類。2020年全省推進首批106個“綠島”項目,總投資約為83億元,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2021年,綜合考慮項目成熟度、方案可行性、預算合理性、績效顯著性、保障措施可靠性等因素,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從各市申報項目中選出81個達到“綠島”建設要求的項目,總投資額約130億元。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集中噴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產養殖尾水凈化等5類“綠島”項目建設技術指南,覆蓋已建、在建的絕大部分項目。這些指南已提供給各地參考,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為“綠島”項目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企業環保接待日,當場給出解決方案
“這里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的企業環保接待日,每月第四周的周四,我們都會在這里聽取企業的需求和呼聲,和企業共同探討生存發展大計。”這是江蘇生態環境系統“企業環保接待日”活動的開場白。從2018年10月至今,“企業環保接待日”活動已走過3個年頭,成為了省生態環境系統服務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制度安排,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統一接受企業關于環境方面的咨詢,并選擇一批具有指導意義的辦理答復案例進行公開,為其他企業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接待僅僅是“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持續跟蹤解決問題的“下篇文章”。
“企業的擔心,往往是政策的痛點,企業的期盼,理應成為政策發力的方向。”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通過接待活動舉一反三,總結規律,從制度建設、加強管理等層面,研究相應措施、完善制度設計。
“綠色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發展更有信心。”不久前,大金氟化工(中國)有限公司代表將一面繡有“依法依規保綠色促發展、實事求是破困局解難題”的錦旗,送到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負責人手中。
原來,大金公司決定在常熟分公司投資新建面向半導體、5G、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氟材料項目。在規劃建設的氟材料焚燒爐項目中,對焚燒尾氣排放是否符合省相關政策控制要求,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存有疑惑。
好在,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來到該企業所在的常熟新材料產業園,從開門接待變成上門服務。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負責人來之前已經過深入調查研究,他告訴企業代表,從環評報告結論看,項目符合產業政策、園區產業定位布局、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
“企業環保接待日”的內容和方式也在不斷拓展優化。江蘇外向型經濟發達,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針對外資企業面臨的環境政策掌握不精準、問題反映渠道不暢通等實際困難,2020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出臺《搭建“綠橋”服務外資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啟動了“企業環保接待日”外企專場活動。
“金環”對話,創新綠色金融模式
2022年1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與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未來5年,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將提供不低于2000億元意向授信額度,用于支持生態環境領域發展。
這是江蘇省“金環”對話的一個縮影。為破解綠色金融產品不豐富、信息不對稱等難題,2018年10月,江蘇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召開首次“金環”對話會,加強金融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環”對話機制建立后,環保項目銀企對接成為企業關注焦點。而首次環保項目銀企對接會便吸引了18家金融機構代表、近200家企業到現場。不少企業表示,政府搭臺,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這樣的服務讓企業覺得很溫暖。
從“增加綠色金融產品供給,倒逼經濟高質量發展”到“共享共治協同推進減污降碳”,“金環”對話會緊扣時代主題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任務,已成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溝通交流的重要機制,江蘇基本形成極富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格局。
“金環”對話的“朋友圈”能級持續增強。截至目前,江蘇共成功舉辦“金環”對話會6次,參與“金環”對話機制的省級行政部門10家、環保貸合作銀行6家,簽訂合作備忘錄的金融機構17家,直接參與“對話”的金融機構和企業超過700家,各類金融政策獲益企業近4500家,形成了“政—銀—企”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同時,江蘇省實施綠色金融獎補,助推綠色產業發展。2019年7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會同有關部門印發文件,對符合條件的綠色債券、進入上市流程的綠色產業企業、投保的環責險、擔保的綠色債券給予資金獎補。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綠色金融獎補資金1.45億元。
此文章轉至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站